「每天都有擦防曬卻還是曬黑?」 — 這應該是多數人共同的困擾。
太陽光是老化的隱形兇手,紫外線更是無所不在,面對烈日豔陽,防曬不能只擦安心,更該擦得有效才行!
到底應該怎麼擦才對呢?
下圖是刊登在PLoS One的一個研究,(a)代表未塗防曬、(b)是塗一層防曬、(c)則是塗兩層防曬的遮蔽紫外線的效果。
防曬的標準使用量是每平方公分的肌膚要使用2 mg,才能達到有效防曬。但是一般人塗抹的用量,只塗一層多半每平方公分只有0.5-1.0 mg,而且常常是0.5 mg。所以,您可以發現(b)與(c)塗常常塗得不均勻,導致防曬效果大打折扣。
從下圖很清楚可以知道: 每平方公分如果只塗了1.0 mg,再怎麼高的防曬係數產品,實際防曬效應都只有不到20。如果因為防曬產品貴、油膩感也重,一般人常常都都只塗了薄薄一層(例如0.5 mg),因此很遺憾的,實際防曬效果連10都不到。
答案是: 薄薄擦三層
這大概是什麼概念?
由於台灣氣候溼熱,多數人不習於在臉上抹上足量的防曬,因此用量不足與塗抹不均會讓紫外線傷害趁虛而入。
使用物理性防曬劑作為主成分的產品,一次擠太多很有可能推不開,或是無法均勻塗抹。
因此,本院向來建議採用輕薄的防曬步驟重複"擦三層"的方式來使用。
另外,不小心漏擦某些部位,更是常見。塗抹第一層時,平均會有20%面積會漏擦;塗第二層以後,漏擦面積只剩9%。
所以,"薄薄擦三層"就可以在防曬上輕鬆得分,也不用記住每個部位的用量該是多少。
另外,猜猜看我們在幫頭頸部與手腳塗防曬時漏擦面積最大的部位是哪裡?
答案是: 耳朵! 耳朵! 耳朵!
第一次塗抹的平均漏擦面積,占比是80%;第二次的漏擦面積,占比立刻降為44%。
難怪,皮膚癌也容易出現在耳朵上! 許多光老化的皮膚疾病,都容易出現在外耳。
大家只要發現皮膚上長了看不懂的東西,就來找我們陣容堅強的皮膚科大神就對了!
溫馨提醒:如果是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,務必"定時補擦防曬"才能讓皮膚維持在被保護的狀態下!
◎建議使用「按壓」方式,才能真正均勻附著於皮膚上
◎三層防曬完成後,可使用蜜粉按壓,不只減少油膩感,還可增加持妝度
參考文獻:PLoS One(Sunscreen use optimized by two consecutive applications)
預約專線: 07-5501711